大学生法治教育重在提质

作者: 时间:2023-03-30 09:23:21 点击:3820

李银梅

近期,“夜闯女生宿舍”“造黄谣”等几起大学生践踏法律红线的事件成为舆情热点。这些事件虽然只是偶发性事件,但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一些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薄弱和抓好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迫切要求。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党和政府对大学生寄予厚望,全社会对其关注度较高。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法治教育,不断提高质量和实效。

早在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对青少年法治教育进行部署。高等教育阶段学生法治教育的目标是普及法律知识、培育法治观念、践行法治理念,实现知法、守法、用法的统一。为实现这三者的统一,高校应优化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形成层次递进、结构合理、螺旋上升的法治教育体系。以健全的法治教育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法治教育的质量。

首先,要多层次推进大学生法治教育,建构系统、完整、科学的法治教育知识体系、场域体系和学科体系。构建系统的法治教育知识体系,以宪法为核心,统筹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法律制度,在课堂教学中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开展法治教育,推动法治知识入脑、入心、入行,在知法的基础上推进守法和用法。系统搭建法治教育场域体系,以学校为主导辐射社会、家庭和同辈群体,在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动员社会、家庭齐抓共管,连接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力,将法治教育的力量贯穿到大学生所处的各个场域,巩固法治教育的成效。当前的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高校还应发掘各个学科内包含的法治教育元素,更广泛、更多元、更有效地将法治教育融入各个学科之中,增强法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其次,要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以道德教育促法治教育不断走深。道德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加强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高校应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既要以法治精神和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要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将法律的约束力量和道德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

再其次,要推动大学生法治教育日常化和生活化,提升大学生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相较于传统的依托课堂主渠道开展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的日常化有其独特的作用。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日常化既包括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也包括将法治教育课开设在日常生活中。在法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应选取贴近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案例,让大学生在汲取法律知识的同时,能生动再现法律知识的运用场景。面对不同阶段的大学生,选取符合阶段特征的真实案例,以案说法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同时,大学生有着丰富的课外生活和社会实践,高校要将法治教育贯穿到日常的课外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依托校园文化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培育法治理念。

最后,必须不断优化高校法治教育工作的应急机制。既要能处理好日常法治教育中的本位工作,也要能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