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办学要有“租房意识”

作者:admin 时间:2018-07-19 10:59:30 点击:7037

专家建议用“共享”“跨界”思维破解产教融合中资金少、师资缺等难题


本报讯(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刘慧婵 黎鉴远)“职业教育应用‘共享’‘跨界’思维,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资金少、师资缺等难题。”在近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职业教育和培训分论坛上,与会代表纷纷为职业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此次会议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马晓明直言,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问题仍然存在。部分企业代表曾向马晓明“吐苦水”,“两张皮”问题让企业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目前,广东省正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而相关技术技能型人才缺口明显。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调研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先进制造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较弱。少数欠发达地区职业院校给出的理由是“资金缺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少数欠发达地区职业教育投入确实不高,地方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但‘两张皮’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而不是资金问题。”教育部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国川认为,职业院校应摆脱“等靠要”的心态,在主动作为中发掘服务地方的着力点,拓展发展新空间。

在李海东看来,智能制造等行业设备更新换代迅速,职业院校单靠自身财力,难以紧跟潮流。李海东建议,职业院校要有“租房意识”,借力行业企业,共享设施设备,“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据介绍,2017年9月,广东中山市的中德合作(中山)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投入使用。该基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设有6个先进的机械类实训区、8个机电一体化类实训室和7个电子信息类实训室。合作院校支付不高的费用,就可安排学生前来实训。

“不要光盯着智能制造等‘高大上’的产业,社会也需要服务类人才。”王国川举例说,某市急需学前教育、护理专业人才,而该市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凤毛麟角,毕业生数量难以满足需求。他认为,职业院校应找准定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差异化、特色化的专业群。

一位高职院校相关负责人说,学校也想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但智能制造等产业人才相对紧缺,他们在企业发展前景好、收入较高,职业院校对其吸引力较弱。而校内教师由于实操水平不高等原因,难以转型为跨学科、跨专业复合型人才。

“职业院校应积极内部挖潜,盘活教师资源。”王国川举例说,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砍掉两个专业相对老化的院系,部分被淘汰专业的教师通过再培训学习转岗,教授新兴专业,部分教师调离。

除内部挖潜外,专家学者建议职业院校向行业企业“借脑”。今年6月,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校企合作揭牌与签约仪式上,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湧代表联盟与华为等8家企业,就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分享教学资源,师资互动合作。

“产教融合是一个跨界的综合性工作。”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孙诚看来,职业院校要想很好地与企业跨界共享资源,应将市场供求比例、就业质量,作为学校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依据。

广东部分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供给侧改革蹚出新路子。中山职院院长吴建新介绍,该校紧贴中山“一镇一品”产业结构,实施“一镇一品一专业”专业结构布局。目前,该校建成与中山先进制造业等精准对接的五大专业群34个专业,基本涵盖中山全部产业形态。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19日第1版 版名:要闻  记者 刘盾 通讯员 刘慧婵 黎鉴远